一、小寒節(jié)氣如何養(yǎng)生
1、防病 :嚴防血管病和風濕病
由于小寒節(jié)氣天氣寒冷,很容易引發(fā)心血管疾病。因為人在吸入冷空氣后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,周圍血管阻力隨之增大,血壓逐漸升高,進而特別容易誘發(fā)心腦血管疾病。面對天氣的顯著變化,人們不僅要重視寒邪,還應該重視濕邪。“中醫(yī)認為‘寒性凝滯,寒性收引’,天氣寒冷,則關(guān)節(jié)痛、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(fā)病?!?保暖是第一要務,尤其是對肩頸部、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。對于老人家,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,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(fā)生。
2、保暖:出門前和睡前別洗頭
中醫(yī)認為,頭為諸陽之會,小寒節(jié)氣外出,頭部特別容易受寒,寒又為百病之源,長期積累寒氣,特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(fā)生。注意頭部保暖不僅是要戴帽子那么簡單,三九天里,出門前、睡前別洗頭等生活細節(jié)也很重要。稍稍不注意寒氣就會侵入我們體內(nèi),滋生冬病。小寒節(jié)氣宜早睡晚起,以養(yǎng)陽氣保暖身體。小寒節(jié)氣是低溫驟降、大風雨雪頻繁的時期,所以保暖是第一要務。
3、運動:宜在日出后
話說“冬練三九”,但小寒時節(jié)的運動原則是,一要在日出后才開始鍛煉,二是準備運動不可馬虎,應待身體暖和后再脫衣鍛煉。運動要適度,以養(yǎng)胃氣,莫要練到大汗淋漓。鍛煉后要及時穿衣,避免寒邪侵襲。運動項目可以選擇長跑、滑雪、跳繩、踢毽子等??蛇x擇《遵生八箋》里的“十二月坐功”:每晚11時至凌晨3時,正坐,一只手抱住腳,另一只手抱腿朝頭上方用力抬,直到抬不上去為止,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,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,調(diào)息吐納,津液咽入丹田九次。
4、養(yǎng)生起居:白領(lǐng)堅持午睡半小時
起居建議堅持早睡晚起的生物鐘,晚上九十點的時候盡量睡覺,因為冬屬陰,晝短夜長,陽氣不足,人容易生病,而早睡晚起的作息生活有利于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,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。經(jīng)常晚睡、早起、通宵熬夜等,這些生活小細節(jié)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。對于工作壓力大的職場白領(lǐng),若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保證早睡晚起的作息,建議在午飯后借助半小時左右的午休來進行調(diào)理。
5、飲食:宜減甘增苦少食辣火鍋
小寒因處隆冬,土氣旺,腎氣弱,因此,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,補心助肺,調(diào)理腎臟。所謂“三九補一冬”,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。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、牛肉、芝麻、核桃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棒子、松子、葡萄干等,也可結(jié)合藥膳進行調(diào)補。其次,專家提醒,冬季吃辛辣、油膩、涼性的食物不但不利于人體消化吸收,而且對于三高患者來講還會加重疾病的發(fā)展,嚴重影響身體健康。
二、 小寒節(jié)氣養(yǎng)生食譜
1、山藥羊肉湯
配料:羊肉500克,山藥150克,姜、蔥、胡椒、紹酒、食鹽適量。
做法:羊肉洗凈切塊,入沸水鍋內(nèi),焯去血水;姜蔥洗凈用刀拍破備用;淮山片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于鍋中,放入適量清水,將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鍋中,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。
功效:補脾胃,益肺腎。
2、強腎狗肉湯
配料:狗肉500克,菟絲子7克,附片3克,蔥、姜、鹽、味精適量。
做法:狗肉洗凈切塊,置入鍋內(nèi)焯透,撈出待用,姜切片,蔥切段備用。鍋置火上狗肉、姜入內(nèi)煸炒,烹入紹酒熗鍋,然后一起倒入沙鍋內(nèi),同時菟絲子、附片用紗布包好放入沙鍋內(nèi),加清湯、鹽、味精、蔥大火煮沸,改用文火燉2小時左右,待狗肉熟爛,挑出紗布包,即可食用。
功效:暖脾胃,溫腎陽。
3、素炒三絲
配料:干冬菇1.5兩,青椒2個,胡蘿卜1根,植物油、白糖、黃酒、味精、鹽、水淀粉、鮮湯麻油適量。
做法:冬菇水發(fā)洗凈,擠干水分,切成細條,胡蘿卜、青椒洗凈切絲。鍋內(nèi)放油燒熱,將三絲入鍋煸炒后,放黃酒、糖、再煸炒,然后加鮮湯、鹽,待湯燒開后加味精,用淀粉勾芡,淋上麻油,盛入盤內(nèi)即可。
功效:健脾化滯,潤燥。
飲食禁忌:狗肉忌與綠豆,杏仁,菱角同食。患有頑固性皮膚瘙癢癥者忌食香菇。
4、絲瓜西紅柿粥
配料:絲瓜500克,西紅柿3個,粳米100克,蔥姜末、鹽、味精適量。
做法:絲瓜洗凈去皮,切小片西紅柿洗凈切小塊備用。粳米洗凈放入鍋內(nèi),倒入適量清水置火上煮沸,改文火煮至八成熟,放入絲瓜、蔥姜末、鹽煮至粥熟,放西紅柿、味精稍燉即成。
功效:清熱,化痰止咳,生津除煩。(患有痤瘡的人可長期食用)
三、小寒吃什么水果
1、山楂
山楂有重要的藥用價值,自古以來,就成為健脾開胃、消食化滯、活血化痰的良藥。對肉積痰飲、痞滿吞酸、瀉痢腸風、腰痛疝氣、產(chǎn)后兒枕痛、惡露不盡、小兒乳食停滯等,均有較好療效。
2、荸薺
一般荸薺在小寒、大寒前后采摘上市,荸薺素來有“地下雪梨”的美譽,在北方更是被視為“江南人參”。《中藥大辭典》講荸薺性味甘、微寒,有溫中益氣、化痰止咳、明目清音、消食醒酒的功效。發(fā)燒的病人可多食,既清熱生津,又可補充營養(yǎng)。
3、橘子
橘子里有豐富的檸檬酸、維生素以及鈣、磷、鎂、鈉等人體必需的元素,具有生津止咳、和胃利尿、潤肺化痰的功效。每天2顆橘子就能補充1天所需的維生素C(每天至少需要100毫克)。橘子不但可以降血脂和膽固醇,還能美容護膚。
4、冬棗
冬棗營養(yǎng)非常豐富,含有天門冬氨酸、蘇氨酸、絲氨酸等19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,維生素C含量尤其豐富,可提高人體免疫力,預防感冒。此外,它還含有豐富的糖類以及環(huán)磷酸腺苷等,能減輕各種化學藥物對肝臟的損害,有效保護肝臟。
5、石榴
石榴不僅可以助消化,還具有降低血脂血糖以及膽固醇的多種功效。紅石榴中富含礦物質(zhì),并具有兩大抗氧化成分,冬季干燥,石榴能迅速補充肌膚所失水份,令膚質(zhì)更為明亮柔潤。
6、橙子
很多人在寒冷的冬季都會出現(xiàn)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現(xiàn)象。其實,只需要一個橙子就可以告別這些煩惱。我們可以在吃飯前聞聞橙子,因為橙子具有獨特的香氣,這種香氣沁人心脾,可以讓我們的胃口大開,同時也能讓我們感到神清氣爽。
7、蘋果
一天一個蘋果,疾病遠離我。所以無論哪個季節(jié)吃水果,蘋果都是首選。蘋果性味甘酸而平、微咸,無毒,具有生津止渴、益脾止瀉、和胃降逆的功效。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感冒機率要低,所以冬季食用最適合不過。
8、梨
此時令,水果中以食梨為佳。梨,醫(yī)書記載性寒,味甘,微酸,入肺胃心肝經(jīng)。主治熱嗽,止渴,治客熱中風不語,止心煩、氣喘。能夠調(diào)肺涼心,消痰降火,解瘡毒。梨對止咳有奇效,非常適合冬季吃。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。
聲明:以上內(nèi)容源于程序系統(tǒng)索引或網(wǎng)民分享提供,僅供您參考使用,不代表本網(wǎng)站的研究觀點,請注意甄別內(nèi)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(quán)威性。申請刪除>> 糾錯>>